除夕前一天抵港,就是為了在新年連休前多逛一些店家、多看一些過年前的風光,
不然的確有些店家是會整個連假期間都休。
Check-in之後第一站就是充滿過節氣氛的深水埗和花墟一帶了!
除夕前一天抵港,就是為了在新年連休前多逛一些店家、多看一些過年前的風光,
不然的確有些店家是會整個連假期間都休。
(當時看到一間賣可可的自營小店,一問之下,她就是整個連假全休,最後沒有去成。)
Check-in之後第一站就是充滿過節氣氛的深水埗和花墟一帶了!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萬惡淵藪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還是簡單帶過 抵港的部分
已經是第三次到香港了,一路上就沒特別拍照。
一方面是沒有新鮮的興奮感,一方面特別是受到示威的影響,旅程中不像以前敢大肆拍照。
(怕誤拍到什麼,大家情緒激動很麻煩)
![]() |
機場的造景之一 |
![]() |
不知為何,幾個場都還在施工中,已經是小年夜 |
在機場就只有去領先訂好的電話卡,這在總論裡說過,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圖文。
簡單講一下是先在kkday買的,櫃台很難找,這陣子幾乎沒有旅客不用排隊。
進市區
這次進市區還是搭巴士,寒某自己是覺得比較方便,巴士停的點比地鐵多,會靠飯店近些,另外就是拉行李一般情況下並不容易搭地鐵。
當然這還是要視落腳地點而定,且是以香港往日人爆多的情況說的。
機場快線(巴士)這次是網路購買,直接發QR碼。
旅館則是比較了十幾間後訂了既便宜,自己又還能接受的(本身不太講究,但也是有自己的點)。
這兩個在總論裡也說了,這邊也不細說了。
旅館check-in
有趣的是,因為疫情剛開始,會與不會戴口罩的人真的各有各想法。
像寒某與娘一路戴著口罩,進到旅館櫃檯那樓時,裡面的先生很疑惑的問我們為什麼要戴口罩...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如何解釋。
因為那個區域燈光不弱,但記得是沒啥窗戶,還真有種那位先生在堡壘待久,不知外面世事的感覺😂 (我知道是自己想太多)
不過後來遇見的員工都是小姐。
約快12點,開始跑行程~
我們有小年夜和除夕二天,預計一天跑九龍,一天跑港島,主要就是傳統市場與年宵市集等。
深水埗
首要任務就是先回訪一些小吃,雖然才來過2次,"必須回訪"的店卻越來越多間(๑´ڡ`๑)
一路上很有過節氣氛,但一片紅紅的,猛看跟台灣差異不大,
之後若僅是純熱鬧氣氛、沒有特殊的點,就不PO照片啦! (空間有限)
近年才知道台灣常見的舞獅是就是「廣東獅」
(眼周和嘴邊的毛茸茸、還會眨眼、張閉嘴、做表情的)
也因為廣東是發祥地吧,路邊看到舞獅周邊的機率也較大。
其實寒某小時候會怕,這幾年才逐漸無感。(●´ω`●)ゞ
題外話,2019年還去看了舞獅比賽 (直面恐懼),我一個外行會覺得太"癡線"(瘋狂)了,居然在國際泳池(水中)立了幾根柱子,舞獅在上面跳...真的大開眼界,不僅考驗技術,還要加上貓科動物個性習性的劇情式動作表演。Youtube上有片,可搜尋"高雄戲獅甲",有來自台灣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國共8團。很厲害!! 👍
![]() |
路邊就有小舞獅頭(簡易版)掛著賣 |
西九龍中心
因故先來了這裡。西九龍中心開幕於1994年,多部港劇曾在此取景,寒某最感興趣的是9樓的室內過山車(雲霄飛車),可惜現時已十多年沒有營運,僅會定期保養維修(含試跑)。網傳曾有事故或靈異事件,但商場指當時高層因「美國」室內過山車發生事故,所以決定不再開放,儘管此曾營運9年沒出過事。
其實也很奇怪,不開了還定期保養拿證照。
※202503註:順便說下,最近有支語警察指「過山車」是中國用語,並不是,它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的「雲霄飛車」之意。
![]() |
天井往上看的過山車軌道 |
過年前也很熱鬧,通道旁擺的臨時攤位等,很多懷舊風的零食小物跟蜜餞。
(蜜餞也或許平時就有啦...看過很多香港人說不吃蜜餞,都是觀光客在買,但很多觀光客少走的地方也是一堆蜜餞攤(?))
台灣會說柑仔店,日本則是駄菓子,倒是對香港的復古零食不甚熟悉,跟台灣既有相似又不盡相同。我們買了很多東西,大部分都很好吃(也大概是我本身就蠻愛糕餅類的)。
真的買太多東西,許多照片,無法連連看了,哈,只能PO確實記得的了。
糖蔥餅
以前聽香港人說現在算是少見了,所以寒某看到就吃了(雖然上次去香港已經試過了)。
其實糖蔥餅台灣也有,但更為少見。據維基說這是源於潮汕地區的點心,最後傳入香港和台灣,並成為香港的傳統小吃。
其成分並沒有蔥,而是用糖作成類似大蔥的直筒狀,中心含有很多空氣(孔洞),視覺像蔥。
咬起來很酥脆。幾根糖蔥,再由類似潤餅皮般的薄餅包起來,吃起來便有不同口感。
(後來幾次看到台灣賣的是沒有薄餅,吃法還是有不同。)
糖蔥一遇空氣很容易潮濕、口感變 (可用棉花糖的原理想像),所以都是現包現吃。
傳統糕餅
老實說,忘記什麼味道了(本篇3年後寫的)。
不過香港的食物,有趣的是,常常外觀看起來跟台灣的沒有大差異,其實成分比例會讓口感大大不同 (可以各種中西式蛋糕想像,同樣麵粉能有超多口感)。調味也讓味道有差。例如雞蛋仔吧,以前都以為是台灣雞蛋糕變個形狀而已,其實口感不同。
印象中這個花生的產品,原本也是用身為台灣人的既有印象--金門貢糖或澎湖花生糖去想像。但吃起來還是有差。
在這第一站就真的滿了好多東西,要剁手了😂
![]() |
一部分在這裡買的東西 |

深水埗一帶,繼續回訪去過的店。感覺像"日常回訪",很多就沒有細拍了。
合益泰小食
這次先吃了之前"居然"沒吃過的甜腸粉。(時間上在去西九龍中心之前)
甜腸粉跟"腸"並沒有關係(鹹腸粉也是),它就是沒有包蝦子的腸粉,捲得很細,剪成小段,加上甜醬和白芝麻。甜醬的成分簡單說是豉油(醬油)、芝麻醬和花生醬(可能有)。
本身不喜歡吃這些東西(米磨成粉後做的東西,如碗粿),不過變成甜的我倒能接受(๑´ڡ`๑)
※202503註: 近年高雄多了好幾間廣東腸粉,寒某倒也覺得好吃。不是捲蝦子那種。
![]() |
富豪雪糕車
公和荳品廠
豆漿、豆花、豆皮...還有好多台灣少見(本人叫不出名字)的東西。
可惜裡面因故沒拍照到。說是比較文青風,還有周邊賣。
公和荳品廠自2016年來已獲3次米其林推介街頭小吃,在2022年更首次入選必比登推薦。
雖然說傳統小吃不可能會驚艷到哪裡,抱太大期望一定會覺得"也不過這樣",但就是這種傳統、實在的好滋味,有機會就繞過去吃,帶瓶豆漿,再帶些乾貨回家,都蠻不錯的。
八仙餅家
剛好繞到的,專賣中式糕餅(香港稱唐餅),這邊說的中式是相對西式的統稱。
過年前夕就相當熱鬧,除了傳統餅類,還有零食(以台灣來說的話就像是飛機餅乾)。
*香港說的"餅",包括國語的餅乾和蛋糕(所謂西餅)。
寒某有興趣的是耳聞許久的"煎堆"。
當然後來知道很多地方都有賣,但剛好路過這,餅很多很好買。花俏的年輕品牌在台灣也很多代購,但傳統的地方特色反而很難取得,喜歡的話也可繞來一逛!
坤記糕品
這間也是從第一次去香港就變成必去的店,因為娘很愛這類糕餅,至少在高雄是少見的。
可惜現在(2023/02/20)一查,近期網路評價變很差...
※202503註: 原已於2023年5月結束營業(老闆退休),但據報導在本月(2025/3)在尖沙咀重新開張(也太剛好(✪ω✪) )。有喜歡傳統糕點的話經過可以吃吃👍 據稱是老闆30年徒弟授權開的。
(有朱古力缽仔糕耶!! 下次可以去彌補我沒在2023年前再去的遺憾了)
過年的自製商品也是一大賣點,可惜近年受疫情影響,加上老闆預計退休。
雖然因為今天買了很多零食,在坤記就沒買很多,但特別記得的是買了"豆沙軟角",套句日劇「99.9」的常用句,就是普通的好吃😋
但真的蠻好吃的 (炸的東西能有不好吃的嗎? 哈哈) 特別的是它是軟的,不是炸很酥脆那種。
這是只能現吃的東西,所以也是到當地旅遊(無論是去哪裡旅行),有機會、有喜歡就可以嘗試一下的東西。
一些街景
我們從這裡往太子花墟走去,一路上都非常熱鬧。
基本上都像這樣,一路上很難行走,也不容易拍照。
所以之後的照片是以"難得拍到"為主,內容等等可能都比較狹隘,請多見諒。
雖然還不在花墟。
深水埗街上也都是過年的應景商品,除了豐盛的食材外,還有花卉、柑橘類等年節商品。